本文感謝香港跨性別資源中心同意轉載

可見度

一直以來,跨性別人士都是社會裡的隱蔽一族,但隨著社會慢慢的變得較以前開
放,也受著西方影響,中國人傳統對於男性及傳宗接代之觀念都變得比較寬鬆。
七、八十年代的年青人開始擁有經濟獨立的自主權,也對性有較多的思考空間和想
像。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的互聯網開始普及,寬頻年代來臨,令一些對自身性別感到
焦慮的人士,於遼闊的互聯網世界裡搜尋到相當豐富的相關資料,也認識到來自世
界各地以及本土的同道中人,進而一步一步去探索及追尋自我的生命旅程。

而香港以吳敏倫醫生為首的一組專家,明白到有變性欲望的求診者之需要,於
1979年率先在瑪麗醫院成立了性診所,開展了香港性別重建手術的新一頁。自
此,報章上也不時有變性人士的報導,但始終在當時社會的氛圍底下,當一個變性
人在工作及生活上都會遇上很多困難,以至大部份接受了性別重建手術的朋友都會
選擇隱藏身份,到了今天也不例外。

不過,近年亦有少數變性人士,嘗試從自我壓抑中尋找出路,勇敢地向公眾及傳媒
公開身份,以積極態度面對自我身份認同。以2010年爭取變性人婚姻權的W小姐
為例,該事件的報導引發了公眾對變性人士的權益關注,間接提升了跨性別人士在
社會上的可見度。

其實跨性別族群的人口比例應該不少,但能夠令社會及政府關注,從而明白到他/
她們的需要,提供資源分配及援助,最重要還是其可見度。所以近年來一些關注跨
性別的團體,都致力於向公眾呈現此群體的現實狀況。

為什麼男變女的變性人比較多?

從世界各地的資料顯示,「男變女」跟「女變男」的變性人比例都是相約的,沒有
太大差別,而本港政府醫院的數據也顯示同樣的結果。感覺上男變女的數目比較多
是可見度的問題,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:

•    就本地觀察而言,香港的女變男變性人士比較偏向獨立、多以小型聚會交往。 
而男變女的則較喜歡群體聚誼,生活圈子比較闊,喜愛傾訴心事,知道其身份
的人也比較多。

•   女變男的用了賀爾蒙藥之後會變得相當男性化,就連聲線也會轉變,很容易隱
藏變性的身份。相反男變女用藥後的變化較不明顯。

•   女變男的在變性前的期的生活及衣著改變一般不易察覺,比較容易處理。相
反,男變女的,在前期都可能經歷過易服的階段,生活上有很多需要處理的問
題,需要大量在群體中交流及搜集資料,形成了關系較強及闊的群帶關係,造
就了她們族群的發展。

•   男變女過渡其間的轉變程度明顯,引起的反應和印象會較大和較深刻。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茱莉安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