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行為喜好的不同,過去大家總以是從小父母給予的教育造成,學者昨
天在內分泌醫學會上指出,男性及女性有不同的腦部結構,胎兒時期的雄性素
分泌將造成腦部結構不同的發育,影響未來的性別取向及行為,例如同性戀或
喜好差異;而母親在懷孕期間遭到過大壓力或服用藥物,也將影響胎兒雄性素
的分泌。

  美國曾有一名小男嬰,在出生不久時因割包皮感染,擴及整個陰莖而全部
切除,父母決定要求醫生為小男嬰做人工陰道,並把小男嬰當女兒養大,沒想
到長大後的這名「女子」,因性別及喜好上仍較為認同男性,最後做了變性手
術回到男性,並且結婚、領養小孩。

  這個例子證明男女行為喜好的差異,先天的生理結構比後天的教育更重要
。台大醫學院生理學科教授蔡元奮指出,從小給女孩子買洋娃娃、給男孩子買
玩具槍等及教育方式的不同,對孩子往後的行為差異的確會有影響,但實際上
腦部結構的不同,才是最重要的因素。

  台大醫學院以老鼠為實驗對象,對懷孕中的母鼠施以壓力,造成其腹中胎
鼠雄性素分泌減少,雄性化不足,結果出生的雄性小老鼠成長後,百分之七十
會有雌性鼠行為,不會如正常雄鼠般受到雌鼠的吸引,反而受到雄鼠的吸引較
大。

  蔡元奮指出,英國統計二次大戰倫敦受飛機轟炸期間,正常懷孕中婦女所
生的孩子,其成長後出現性別行為異常者,例如同性戀或性行為異常的比率相
當高。他表示,人類受到雄性素的影響是在母體懷孕中期開始,到出生時已完
全決定,在此一時期內,母親受到過大的壓力、服用安非他命等藥物等,都會
影響雄性素分泌,造成未來孩子成長後的性別行為差異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茱莉安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