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0-22 台灣立報

【記者史倩玲專題報導】同志運動在台灣已經風起雲湧10年以上,但跨性別者的運動卻在近幾年才興起,也因此,跨性別者面臨的困境不但少為社會所知,也較少為性別團體討論。很多人不知道,一個跨性別者除了要承受社會異樣的眼光,最大的困難就是無法上廁所。

校園內不友善的空間

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,上廁所是跨性別者很大的壓力來源,讓跨性別者在外出時受到相當大的限制。王蘋指出,男變女的跨性別者去女廁時,往往引起側目;而女變男的跨性別者,在上男廁的時候若被識破,往往有被攻擊的危險。

由於廁所空間對於跨性別者不友善,因此非常多的跨性別者,從不在外面上廁所。她曾參與兩位跨性別者的交談,其中一位提起他在學校時完全不敢喝水,就是避免在學校上廁所。另外一位則說,自己在求學時,連便當都不敢吃,因為尿意還可以忍,便意卻很難忍住。也因為這樣,非常多的跨性別者,患有腎臟以及尿道相關疾病。

TG蝶園成員、同時也是女變男跨性人旭寬指出,以男跨女的變性者而言,進入女廁就幾乎一定會被排斥,因為異性戀女性會有被威脅的感受。他表示台灣女性「從小就是被嚇大的」,台灣將女性教育成「陽具恐懼」的心態。整個社會教育女性不能被看、不能被摸,因為那樣就是性騷擾。旭寬指出,雖然這種概念在某方面是正確的,但另一方面,卻對性騷擾的定義過度解讀,因此延伸出來的概念就是,女人穿著不能太暴露,不能太晚回家,否則會引起被強暴的危險。

女性從小被嚇大

旭寬舉例,日前爭議很大的北一女學生要求穿短褲上學,學校跟家長卻認為不成體統。但矛盾的是,雖說社會認為女學生要穿裙子才端莊,但學生如果要穿迷你裙,社會也抱持反對的態度。旭寬表示,從這個新聞裡可以看出,重點根本不是穿裙子或穿褲子,而是社會對女性身體的約束。女人在這樣的教育之下,就要端莊、退縮、規矩。

不少女性從小被恐嚇不能暴露身體,長大之後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自在,極力避免男性的注視以及觸摸的可能。而當男跨女的變性者進入女廁時,女性感覺到自己與一根陽具共處在密閉空間裡,自然會覺得有被威脅的感覺。

強暴是攻擊行為

不過旭寬也指出,社會以強暴及性騷擾恐嚇女性掩護自己的身體,卻不告訴女性強暴的本質,也用錯誤的觀念教育女性,以性的觀點來解讀強暴事件。事實上,強暴是一個兇暴的襲擊,不是性慾衝動或滿足性慾的行為。強暴者的目的常是支配、羞辱、控制和貶低受害人。不過,很多人把兇暴和性分不清,那是因為性侵襲與做愛都涉及身體相同的部份,但被強暴的意義事實上跟被毆打是一模一樣的。

旭寬指出,根據統計,被強暴者有半數以上未成年,絕大多數是幼童。而幼童連性徵都沒有發育出來,卻是被強暴的主要對象,可見強暴與被強暴者是否散發性誘惑毫無關係。

旭寬也指出,既然強暴是一個攻擊行為,而不是愛慾的行為,要施行強暴跟有沒有陽具根本是兩碼子事,因為沒有陽具也能進行攻擊行為。

口號開明 觀念落伍

但錯誤的教育卻讓女人極度恐懼陽具,加上並不了解跨性別者等因素;因此不少女人無法接受在密閉、而且要脫下褲子的廁所裡,同時有跨性別者的陽具存在。

旭寬更感嘆,台灣的性教育還停留在一種口號式教育,課堂上雖教導學生要有多元性別概念,看似表面開明,但實際上卻保持著歧視的心態。

舉例來說,不少男性想應徵保育員,卻被拒於門外。將男性視為攻擊小孩的潛在人物,但事實上,也有不少女性會攻擊小孩,社會大眾卻不以為意。

旭寬指出,同性戀已經從精神疾病項目中移除,但跨性別者卻還被社會貼上一個病態化的標籤。相較於泰國以及美國的學校,已經開始針對跨性別者設立中性廁所,尊重不同性傾向的人。而在多元性別教育還須努力的台灣,許多跨性別者,卻連上廁所都是一個大問題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茱莉安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